当前位置: 首页 > 保健版 > 家庭健康 > 老年保健 > 信息
编号:84851
@老年人 养宠物让人健康快乐 但也要防心理依赖
http://www.100md.com 2021年6月17日 大众卫生报 2021.06.17
     济南的张女士退休后一个人赋闲在家,儿子在外地工作,丈夫每天忙于事业,很晚才回,小狗“贝贝”便成了她的精神慰藉。她像照料孩子一样,教贝贝问好、作揖,早晚为它各洗一次澡。小家伙黄油油的皮毛发着亮光,带出去精神又干净,再加上懂的礼数多,谁逗谁乐,人见人爱,张女士从中既打发了闲暇时间,又得到了不少乐趣。

    如今,养宠物已成为许多人退休后生活的一部分,特别是孩子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更喜欢养宠物。养宠物可给老年人带来满足感。有研究发现,75%的宠物主人说宠物让他们感到轻松,给他们满足感,老年人的亲情、友情和渴望都可在与宠物的相处中得到满足。在缺乏亲人相伴时,宠物成为老年人的感情依托,这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。

    养宠物让老年人更长寿、生活更有规律。但可爱的宠物在带给老人欢乐的同时,也有一些隐忧需要特别注意。如不少老人和宠物形影不离,有什么好东西宁肯自己不吃也要喂宠物,有的还经常亲吻自己的宠物,甚至允许它们上饭桌上床。还有一些老人和同年纪的人在一起交流不深或无话可谈,可一提起自己的宠物则滔滔不绝,甚至更喜欢和宠物单独在一起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北京市李女士的母亲退休在家5年了,4年前为不让独自在家的母亲感觉孤单,李女士从朋友那抱回了宠物狗“欢欢”。从此,欢欢和母亲形影不离。有一天,欢欢在与一只流浪狗玩耍时跑丢。此后,母亲找遍了附近几条街,直到晚上1点多,才被李女士强行拉回家。可睡了不到2个小时,李女士的母亲又独自寻找爱犬。后来的几天里,母亲都茶饭不思,不仅发疯似地四处张贴“重金寻狗启事”,每隔一两个小时就会开一次门,看看走失的欢欢是否回来了。

    这就是典型的宠物依赖症状,是一种心理疾病,表现为对宠物过度的感情倾注,可以从以下三点指标来判断:一是如果离开了宠物,情绪波动大,出现焦虑、抑郁,甚至自杀的念头;二是因为养宠物而影响到日常的生活、工作或学习;三是因为养宠物而减少与外界的联系,降低与人沟通交流能力。

    宠物依赖症的产生与每个人的人格发展、过往经历、价值观、个人素质等都相关,而独居老人、空巢老人正是宠物依赖症的潜在易发人群,其中的原因与老人内心的寂寞、孤独、失落直接相关。 老人将感情过多倾注到所饲养的宠物身上,这是心理上的一种“代偿行为”,这种状态可以分为自觉的和盲目的两种。自觉的代偿,是知道自己的短处和缺陷所在,可以做到扬长避短。盲目的代偿,是并不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短处与缺陷,往往导致过分代偿,结果某些方面畸形发展,破坏了人格的协调统一,反而加剧心理冲突,造成适应困难,人际关系不良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可见,这种代偿行为可以是建设性的,也可以是破坏性的。简而言之,如果在力求摆脱现状的强烈而急迫心情的驱使下,将对某一对象的需要不分客观状况限制地全部转向其他的对象,就会导致过分代偿。

    要有效预防和杜绝空巢老人过分依赖宠物,防治根本在于情感转移,老年人要做到空巢不空“心”,主动走出家门,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更广泛的兴趣,多与同龄人交流,比如到公园练太极拳、舞剑、下棋,参与社区里的合唱队、舞蹈队等文体活动,到老年大学学习画画、练习书法等等。在此基础上,老人们或许还可以将对于子女的“小爱”升华为对他人的“大爱”,在社区、公益机构里担任一份义工工作,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和满足。

    其次,空巢老人的子女、亲人、家属等,要多和老人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沟通,不要一味认为,只要给老人提供丰厚的物质条件就够了,而要多鼓励和带老人出门走亲访友,有意识地为老人寻找一个适合的社交圈等。

    再次,要避免老人宠物依赖,需要整个社会重视和关注现代老年人的需求,为他们多创造适合老年人社交、收费低、安全有保障的场所。政府等职能部门更要把“为老年人提供社交场所”作为福利事业来抓,招募更多的志愿者、义工等为老人服务。

    董芳, 百拇医药